田字格里书正义,法槌声里话振兴
——土默特右旗人民法院双龙人民法庭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纪实
2025-06-16 18:00:12来源:包头中院编辑:赵芳
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,基层服务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。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的最后一年,土默特右旗人民法院双龙人民法庭始终坚守司法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阵地,主动肩负起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、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的使命。通过创新“驻村+法庭”工作模式,推动审判工作与驻村工作深度交融,实现法庭职能与驻村书记职责同频共振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法治动能,在田垄乡间书写司法为民新篇章。
强化组织建设
筑牢乡村振兴“红色堡垒”
基层党组织是乡村发展的“主心骨”。双龙人民法庭以驻村第一书记为纽带,将党建引领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,着力打造坚强战斗堡垒。一方面,聚焦村“两委”班子能力提升,建立“定期培训+经验共享”机制。通过组织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、乡村振兴政策解读、基层治理案例研讨等活动,帮助班子成员深刻领会政策内涵,提升服务群众、推动发展的能力。另一方面,深化村民自治实践;同步推进“法治进支部”活动,将法律知识纳入党组织生活,引导党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,以党建引领法治、德治、自治融合发展,为乡村振兴夯实组织根基。
开展法治帮扶
绘就和谐乡村“法治画卷”
双龙人民法庭立足审判职能,创新“巡回审判+普法宣传”双轮驱动模式,推动司法服务向乡村一线延伸。在各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巡回审判点,每周开展“法治问诊”活动,为村民提供“家门口”的法律咨询、法律援助。针对土地承包、邻里纠纷、婚姻家庭等农村常见矛盾,法庭干警深入田间地头、农家院落,以“田间法庭”“院落法庭”形式现场开庭,将庭审变为普法课堂。此外,法庭大力实施“法律明白人”培养工程,对村“两委”委员、网格员进行系统法律培训,打造基层法治“带头人”队伍,形成“小事不出格、大事不出村”的治理局面。通过法治帮扶,村民法律意识显著提升,有效地维护了乡村和谐稳定,为乡村振兴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。
护航农田改造
激活农业发展“动力引擎”
农业是乡村振兴的根基。双龙人民法庭立足司法职能,深度参与高标准农田改造全流程,以“调研、普法、审查”三位一体服务模式,为农业现代化发展保驾护航。
驻村第一书记协同村委会组建专项工作组,通过查阅土地档案、实地勘察测量、走访农户等方式,全面掌握农田基础信息,形成详实调研报告。同时,采取“集中宣讲+入户答疑”的形式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改造政策,回应村民关切,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。在项目推进阶段,法庭干警发挥专业优势,对土地流转合同、工程建设协议等文书进行合法性审查,提出风险防范建议,协助完善申报材料,确保改造工作依法依规开展。通过全链条法律服务,既保障了农业政策落地见效,又维护了村民合法权益,为农业规模化、现代化发展筑牢法治屏障。
筑牢法治根基
护航换届选举“风清气正”
村委会换届选举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实践,关乎乡村发展的长远大局。双龙法庭创新设立“法治监督员”机制,由驻村第一书记全程参与,为选举工作注入法治动能。
选举前,法庭对候选人开展资格审查和风险评估,针对潜在法律风险及时发出司法建议,严把选人用人关;同步开展普法宣传,通过发放资料、现场讲解等方式,引导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。选举期间,“法治监督员”全程监督投票、计票等关键环节,设立法律咨询点解答法律疑问,建立应急处置机制,联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干扰选举秩序等违法行为。选举结束后,法庭对新当选委员开展法治培训,提升基层队伍依法履职能力。通过全过程、全环节的法治保障,确保选举程序合法合规、过程公开透明,为乡村振兴选优配强基层治理队伍,夯实组织基础。
从田间地头的巡回审判到村委换届的法治监督,从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到农业项目的规范护航,双龙人民法庭始终以“驻村+法庭”模式为抓手,将法治力量融入乡村振兴的每一个环节。未来,双龙人民法庭将继续深耕基层、守正创新,以更高质量的司法服务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保驾护航,让法治成为乡村振兴最坚实的底色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