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头市青山区:法律援助为农民工撑起“法治晴空”

2025-04-11 17:31:53来源:人民日报编辑:赵芳

在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,一面写着“法律援助伸援手,为民维权暖人心”的锦旗格外醒目。这面锦旗背后,是农民工孙大哥被拖欠的工资全额追回的暖心故事,更是当地法律援助体系为弱势群体撑起的法治晴空。

农民工孙大哥送来的锦旗

在青山区,“区中心—街道站—社区室”三级服务网络,像一张细密的法治网,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城市末梢。在青山区便民服务大厅,记者看到农民工兄弟正通过无人律所智能终端咨询工伤赔偿事宜;在劳动仲裁院服务窗口,工作人员正为讨薪者现场办理法律援助申请;77名驻村律师定期开展“送法进乡村”活动,为行动不便者提供上门服务……“我们把12348热线和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双线并轨,24小时在线接单。”中心负责人介绍,这种“线上+线下”的立体化服务,让法律维权不再受时空限制。

青山区“律师进企业”法律服务讲座

而让农民工维权坐上“直通车”更离不开青山区维权绿色通道的高效运转。从申请到立案,承办律师48小时内启动程序,最终通过诉前调解快速结案。这种“四优先”机制(优先解答、受理、审理、指派)和“两免一容缺”模式(免经济审查、免复杂手续,紧急情况容缺办理),为弱势群体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。“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钱,法律援助真是咱农民工的靠山!” 孙大哥送来锦旗时,很激动。

青山区法律服务中心前来咨询的市民

“法律援助不是独角戏”。为凝聚法治保障合力,青山区司法局与区人民法院、区检察院互助协作、信息共享。在“法援惠民生”专项行动中,多部门联合调解让维权效率显著提高。某建筑公司负责人坦言:“现在遇到纠纷,我们更愿意通过法律途径解决,既保护工人权益,也维护企业信誉。”

在普法宣传中,律师用“菜单式”“案例式”“拉家常式”的方式讲解《民法典》《劳动法》《法律援助法》,“签合同要注意哪些条款?”“遭遇欠薪该保留哪些证据?”这些实用问题的解答让农民工兄弟频频点头,真实的维权故事让群众听得津津有味,更多人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。

“我们组建了劳动纠纷、婚姻家庭等专业律师团队,定期开展模拟庭审训练。”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,案件全程跟踪回访,承办律师还需要定期向受援人通报进展。配强的维权“生力军”和严格的质量管控,确保了维权成果落到实处。孙大哥说:“律师不仅帮我要回了工资,还教我签合同要注意什么。”

当“孙大哥”们的笑容在法治蓝天下绽放,那面锦旗上的烫金字正折射着新时代法治青山的温暖光芒。从工地脚手架到社区室,法律援助的根系正不断深植基层,不仅为每个“孙大哥”撑起保护伞,更在法治青山的土壤里培育出“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”的参天大树。当每个普通人都能触摸到法律的温度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案的圆满解决,更是法治青山建设在基层最坚实的根基。